众创新闻 zc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众创新闻 > 疫情下的创投圈:投资人更趋谨慎 募资环境难乐观

疫情下的创投圈:投资人更趋谨慎 募资环境难乐观

疫情之下,项目方开始加速融资。

“我手上有一些项目以前经营的很好,融资计划本没有那么快,但大部分都开始提前融资,还有些项目估值砍半,希望手握现金过寒冬。”华峰资本CEO陈挺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然而募资市场的寒意已经传导至投资端,清科旗下私募通数据统计,2020年2月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145起投资案例,同比下降69.5%,投资金额201.98亿元,同比下降55%。

疫情对创投行业的冲击也不再局限于募投环节,越来越多投资项目业绩增长承压,项目退出周期被拉长,令大量创投机构面临更为严峻的投后管理和LP(有限合伙人)问责压力,与此同时,更为严重的是,LP临时撤资现象频出。

估值砍半,加速融资

疫情之下,今年募资环境不容乐观。Wind中国VC/PE库数据显示,2020年2月一级市场募集资金27.01亿元,同比下降86%,募集基金个数4只,同比下降91%。3月份国内股权募资市场共计13只基金合计募资142.33亿元,4月份仅2只基金合计募资12亿元。

陈挺峰向记者表示,“现在很多项目方资金链都比较紧张,我们接触到一些企业,之前经营的很好,本来现金流也健康,融资计划没有那么快,但是受到疫情影响,即使不缺资金的企业都会提前融资,都怕下半年融资会更难,而且手上有充足的现金才能抵御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

募资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陈挺峰指出,接触的一些项目估值砍半已不稀奇,总体而言各个行业的企业估值都有下降的趋势,项目方只求让投资人尽快落实投资。

山行资本联合创始人徐诗向记者表示,当前募资和投资都会有短期的压力,全球疫情拐点尚不清晰,尤其是美元募资计划为主的机构都会受到影响,这会引起连锁反应,体现在投资端就是投资人在看项目时会更趋谨慎。

根据记者采访情况来看,目前创业公司内部多少都会重新调整估值,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估值调整幅度会更大,但影响较小的比如在线教育估值调整幅度相对较小,约在15%左右。此外,这些创业公司在没有拿到下一轮融资时都在尽量控制成本。

尽管募资难度增加,创业公司估值降低,但投资人认为,这并非完全坏事。澳银资本副总裁胡艳向记者表示,现时项目估值加速去泡沫,会更加理性,报价也会更合理,因此也有利于机构抓住机会投资。

徐诗同样认为,此前存在一二级市场倒挂情况,但现阶段都在调整估值预期,打折的情况也很多,不过市面上的好项目并没有那么多,最头部的项目依然受到GP(普通合伙人)的追逐。

LP临时撤资

投后管理、退出难度增加

因为停工停产,部分民营LP现金流紧张,出资意愿大打折扣,本已事先与GP谈好的到账金额却迟迟不缴。

深圳本地一家中小型创投机构IR(投资者关系)负责人吴青(化名)向记者表示,春节后她所在的创投机构按照原先的基金份额缴款约定,向LP发出了缴款通知函,但多位LP称,因为疫情原因,手上现金流紧张,已无力缴纳剩余基金投资款,甚至有部分LP提出转让手中基金份额以回流现金,维持企业正常运转。

“最近确实有一些个人投资者LP一直在追问项目何时退出,是否能按照原计划退出。大部分项目暂时还无法完成退出,后期融资不到位,老股卖不出去,而且疫情对我们的业务实地调研造成很大影响,有些投后管理做不到位。一些项目若短期内无法恢复或者得到资金补救,很可能就要倒闭,形势很严峻。现在只能希望投资企业能够尽快恢复经营,让LP吃下定心丸。”深圳一家创投机构负责人陆琪(化名)向记者表示。

徐诗向记者表示,“我们一直在积极主动做退出管理,通过并购等已经积极实现了DPI(投入资本分红率),目前虽有计划IPO的公司,但还没有特别激进的计划,还是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做调整,绝大部分机构都会选择投资放缓,投后管理会加大比例,但是我们的投资逻辑不会有太大变化。”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后管理方面,公司制定了轻重缓急、抓大放小的投后策略,现场走访活动可以推迟,但特殊时期也要形成紧密的追踪机制,来跟踪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销售数据、人员感染或流失等情况,投资经理作为投后管理的A角,关注企业的应灾能力,通过视频,电话会议保持与投资企业高管日常沟通;投后部门和公司作为投后管理的B角,积极向行业发声和呼吁政府免租免税等救助措施,尽最大努力为投资企业提供帮助。

胡艳表示,此前所投个别项目有上市融资计划的都暂时搁置,疫情下投后管理和项目退出确实有压力,“我们还算幸运,老基金已经退出超过80%,新基金恰好处于投资期,所以整体来看对我们影响不是很大。”

S基金有望成创投机构

主流退出方式

在谈及VC/PE机构的退出方式时,主要有三种方式,即IPO、并购和回购。但也有一种新的方式正在兴起,并引起VC/PE机构的关注,就是S基金(Secondary Fund,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也称二手基金。

据陈挺峰介绍,当前S基金越来越被VC/PE机构重视,首先有政府层面的支持,其次逐渐被业界了解并接受。

去年10月,深创投筹集了一只100亿规模的S基金,基金将以私募股权基金的LP份额或投资组合为主要投资对象,为私募股权市场的流动性、投资配置多元化以及风险管理提供支持。

S基金也是为解决流动性而生的基金。S基金与传统私募股权基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直接从投资者手中收购企业股权或基金份额,交易对象为其他投资者。最常见的S基金交易模式为LP型交易,此类交易相当于一个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者将所持有的股权份额出售给S基金,原LP通过交易实现提早套现,规避IPO退出限制以及周期长和锁定基金回报等目的。

今年2月中旬,昆仲资本和君联资本两单S基金交易的披露成为一级市场关注的焦点,两单交易金额合计为3亿美元。交易的大致内容为,项目本没有到退出期,但迫于LP的退出压力大,昆仲资本和君联资本都将自己所投项目打包成一个资产包,通过系列商讨之后确定最终估值和定价,然后统一将资产包卖给S基金,实现项目的退出。

陈挺峰表示,昆仲资本和君联资本S基金交易对于国内S基金市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之前S基金都是以单项目、LP额度为主,定价公开透明,而此次S基金交易是以资产组合形式打包出售,在卖好项目的同时也会搭售一些发展不及预期的项目,因此在定价、交易和协调上都极具难度。而主流机构的参与,包括买、卖方、律师团队、FA(财务顾问)等都意味着S基金已经被主流机构重视和运用,未来将有更多S基金采取这种方式来解决股权投资流动性低的问题。

创投机构分化明显

疫情下,大部分创投机构投资节奏放缓,然而红杉资本却逆势前行,过去一个多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25个项目,让众多小型创投机构颇为羡慕。

张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论有没有疫情影响,整个私募股权市场都存在较大分化,作为一种人才、资本密集型产业,遵循马太效应,强者恒强。据Preqin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球的私募资金就在快速地向头部基金集中,最大型的基金在变得更大。中国在募资难等问题的作用下,也开始了同样的过程:据中基协数据,2018年,管理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基金管理人占6.75%,其基金管理规模合计占比却达到了73.49%。而这个趋势也是与基金的专业化管理能力相匹配的,Cambridge Associates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确实是最大型的基金取得了最高的平均回报率。”

张维补充说,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最大型基金的扩张,是得益于巨额并购基金的崛起,而中国2018年并购基金在私募股权基金中的占比只有17.28%,远低于全球63%左右的数据,可见发展空间之大。

徐诗同样认为,今年创投行业面临洗牌,从募资层面讲,很多创投机构是去年下半年完成募资,而LP也受到疫情影响,出手变慢,资源会向头部GP倾斜。

当前头部机构面对的最大阻力并非资金,而是疫情导致尽调人员无法实地考察项目,尤其是中后期的项目受影响更大,因为尽调导致工作“停滞”,并无法敲定最终投资合作。

张维表示,当前宏观经济增长趋势放缓导致微观投资风险增大,以及利率下行使得无风险利率降低,所以创投机构很注重投资的确定性。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