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带动 重庆精准扶贫有新招
初春3月,在重庆革命老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中益乡已是山花烂漫,蜜蜂飞舞,“中华蜜蜂小镇”里蜂蜜飘香。平坦的公路,整洁的村落、依山傍水的土家吊脚楼,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很难让人把它和曾经的“深度贫困乡”联系在一起。小山村农产品为何成为知名品牌,偏僻的乡野为何游客聚集?背后的转变离不开一家重庆民企的带动。
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重庆在企业精准扶贫上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发展特色产业 扶贫从“输血”到“造血”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中益乡山高坡陡、土地零碎,不适宜规模化发展农业,但这里海拔800-1900米,森林覆盖率达59.85%,林木覆盖率达88%,生态条件优良,是石柱县唯一被重庆市林业局命名的“林业特色乡镇”。特别是森林中盛产黄连等优质中药材,独有的黄连花粉的加入,形成了石柱土蜂蜜略带苦味的独特口感。早在一百多年前,中益乡出产的“百花蜜”就远近闻名。不过,这里的群众在过去却“守着金山银山要饭吃”。
“精准扶贫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当地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培育,变以前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金科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金科联合投资1亿元在中益乡打造“金科•中华蜜蜂小镇”项目,以中蜂产业为核心,构建“花卉种植+中蜂养殖+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文化和旅游两手抓,发展蜜蜂科普馆、主题乐园、大湾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
5年来,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在奉节县平安乡、巫溪县天元乡、城口县沿河乡等地都像石柱县中益乡一样,打造了各自的产业扶贫项目,5亿元的投入,打造了8个基于各地特色的产业扶贫项目,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带领上万名群众奔向小康。
建好基础设施 助力精神脱贫
49岁的张剑峰曾经是一位贫困户,他离异后独自抚养年幼的两个儿子,还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家里一贫如洗,房子破了只能自己简单地修修补补,只求勉强能住人就行。不料2017年他又不幸身患重病,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2018年中益乡整体风貌改造开始启动,张剑峰家的房屋被鉴定为C级危房,被列入改造对象。
在政府及金科的联合帮扶下,张剑峰家的老房子得以修缮加固,并进行了风貌改造。“房子住起安心了,感觉干活都更有力了”,张剑峰笑着说,“风貌改造后全乡都变了样,乡里的旅游也发展起来了,也不愁土特产销路了。”
在巫溪县天元乡,村民王洪桃说曾经他们的梦想是家家户户都用上自来水,现在终于实现了。2018年起,通过共计筹集了资金700余万,天元乡新建了171口蓄水池,总容量达3000余立方米,铺设管道约38万千米,为5000多人解决了“吃水难”问题。
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为实现脱贫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其中基础设施是实现整体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2016年以来,金科集团累计投入1.38亿用于完善石柱等11个区县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升居民生活环境,提升了当地村民的幸福感,推动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带动贫困地区近50万人就业。
连接上下游 做好“消费扶贫”先行者
被称为“忠县西藏”的八斗台县盛产天麻、紫苏等土特产,但由于销路闭塞,生产规模小,农产品时常滞销。金科扶贫成员成立合作社,运用社交平台推广当地农产品,村民们按照酒店的订单备货,后由企业统一收购,再借由自有的酒店会员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成功解决困扰世代八斗台村民的销售难题。
通过消费扶贫精准链接上下游需求,构建“从田间到餐桌”供应链最短的扶贫服务网络,通过统筹云服务中心、“金管家”等自有平台,将60万酒店会员、150万家庭,500万业主与消费扶贫直接联通,5年时间共计消费贫困地区农副产品2000万元。
在重庆市江北区的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已汇聚3000余件扶贫产品,西部11省、全市33个有扶贫任务区县完成入驻,2020年10月31日正式开馆至今,实现消费扶贫采购合同金额6.03亿元、线上线下零售总额1875.6万元,预计2021年度,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产品交易额将达到20亿元以上。 据了解,该中心由金科集团捐助2000万打造,自2016年以来,该集团投入5.38亿元,对重庆13个区县、26个乡镇、95个村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工作,带动超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金科控股董事局主席黄红云表示,当初参与扶贫攻坚,只是考虑如何让帮扶的贫困地区早日脱贫,没有想到过回报。作为企业,他们将继续坚持“社会价值大于企业价值”的理念,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助力乡村实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
上一篇: “广式”创新激发实体经济参与技术交易活力
下一篇: 科特派出手,小小葡萄成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