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加盟 uncategorized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业加盟 > 青岛首创全国远程劳动能力鉴定智能化

青岛首创全国远程劳动能力鉴定智能化

  “过去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只能到窗口,单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一项业务就需要专门请假半天才能办好,有时材料不齐全,还得跑第二趟,现在在电脑、手机上操作就可以了,真是太方便了。”3月30日,郑女士在青岛市劳动能力鉴定现场感慨地说:“便民利民‘不见面’服务,青岛市劳动能力鉴定提速了。”

  这个变化得益于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通过大数据和智能联想技术集成,自主创新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劳动能力网络申报模块,实现劳动能力鉴定智能化、数字化;动能力鉴定智能化平台实现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一链式”办理,“管家式”服务。

  该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这个模块,职工可以通过青岛AI人社、青岛12333、“工伤预防在青岛”微信公众号、“青岛人社”APP及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官网等多种途径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实现了“线下窗口办理”向“线上网络办理”转型,全面提升劳动能力鉴定智能化水平。

  申报方式自主选择,鉴定结论自助查询,满足不同群体需求。鉴定计划每月在网上公示,职工可自主选择现场鉴定时间,通过电脑或手机就可以上传人员证件、病历等申报材料,系统直接生成鉴定申请表,全面实现申报材料电子化,职工只需携带身份证或社保卡及病历就可以参加现场鉴定,不需跑腿到经办窗口申请鉴定。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场鉴定结束后,根据微信或短信推送的业务办理进度及办事指南,职工可自行上网查询结论信息,继续进行下一步业务办理,极大地方便了鉴定职工。

  职工凭人脸就可实现查体、化验、病历调阅、现场鉴定等身份确认,职工现场所有鉴定环节在服务平台记录留痕,鉴定数据当场录入,现场鉴定完成后,鉴定专家录入的检查查体情况和鉴定意见即时同步到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信息管理系统。省略了工作人员逐份手工审核录入现场专家意见的环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了错误率。职工参加鉴定后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时间由法定的60日提速到30日。同时依托邮政系统现代化管理手段和防伪措施,由邮政部门直接打印鉴定结论,分别向用人单位和职工邮寄送达,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这些效果是青岛全国首家智能化劳动能力鉴定服务平台带来的。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通过系统开发、流程再造、硬件配备和机制创新,打造了全国首家集智能管理、信息运行、监督检查、风险防控、鉴定服务“五位一体”的智能化劳动能力鉴定服务平台,实现了社保、医保、鉴定医院多部门之间数据的实时传递、共享,做到人脸“云识别”,队列“云控制”,专家“云分配”。

  癌症晚期恶病质及持续植物状态等危重病人不方便到鉴定现场参加鉴定,怎么办?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为满足这部分危重病职工的鉴定需求,发挥“互联网+”优势,全国首创远程视频劳动能力鉴定模式,满足特殊群体需求。

  据介绍,被鉴定职工只需关注“青岛AI人社、青岛12333”公众号并登陆个人账号,在网络上通过人脸识别完成身份确认,鉴定专家通过远程视频对话对被鉴定职工进行问诊,核实被鉴定职工伤(病)情及当前状态,专家组成员根据被鉴定职工伤(病)情和病历,当场做出鉴定结论,实现鉴定结论“现场定、集体定、一次定”,职工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劳动能力鉴定,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