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耒耜国际论坛聚焦智能农机助力乡村振兴
面对资源短缺与人口增加,如何通过绿色发展提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4月29日,“2021年耒耜国际会议”在江苏大学举行,康绍忠、罗锡文、赵春江、陈学庚等院士与两百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共同围绕智能农机装备发展前沿问题展开研讨。
我国历来重视农业农机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8年聚焦三农,今年把农机装备自主研制和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作为重点关注之一,国家“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应用。
罗锡文指出,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式,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他认为,无人农场应依托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三大技术支持,智能农机则应具有智能感知、自动导航、精准作业和智能管理四个功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认为,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适水农业发展是一种战略选择,是更高层面的节水战略。智慧高水效农业将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要挖掘作物潜力、田间潜力、系统潜力,以提高产量、效率和效能。
“面对新形势,我们要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以国家战略急需为导向,主动承担起农机装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的重大责任,努力成为我国农业装备与技术的战略策源地、创新发源地、人才输送地和国际交流中心,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慧与方案,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在开幕式上表示。
近年来,江苏大学推动学科快速交叉融合,形成强大的农业装备创新链。2018-2020年突破行业关键技术36项,开发出17种高端装备,为解决我国农业装备行业共性技术缺失、高端农机装备依赖进口、智能农业装备弯道超车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本次会议中,石河子大学、江苏大学和常州汉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完成合作协议签约。根据协议,团队成员来自石河子大学、江苏大学的陈学庚院士科研团队研发的五种适用于当季棉田的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转让给常州汉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转让金额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