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 ctq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投圈 > 慧物科联”定位给工业提供通用智能控制器 首先拓展中小化工厂

慧物科联”定位给工业提供通用智能控制器 首先拓展中小化工厂

“慧物科联”的定位是给工业提供通用的智能控制器。大致逻辑是,从各种工业设备上采集数据,通过分析后,可以进行机器诊断、效率分析、以及控制整个机器的智能运行,等等。

“慧物科联”目前还在早期,处于将通用型产品落地不同行业场景的阶段。

创始人兼CEO严海蓉告知,考虑有很多化工企业的生产线以人力为主,所以慧物科联首先拓展的行业是中国10万多的中小化工厂。

拿化工里常见的“滴加”场景来说,此前需要人工盯着电子称,根据添加剂量关阀门,一个工厂通常有3-6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上至少2名工人,滴加过程持续2-4小时,工人出现疲倦就很容易出事故。慧物科联的解决方案是,由合作伙伴提供传感器,企业改造现有生产线后,便可进行基础的数据采集,然后再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规则,现在可以实现6条生产线上只有2名工人。

这背后,慧物科联已经有成型的系统,企业可以经过拖拽就能生成跟自家匹配的流水线。至于数据,则是放在工厂的数据中心,经授权才会在计算时链接云。

去年开始,慧物科联将这套逻辑应用在智能建筑行业,用来控制公共楼宇中的空调、照明、新风系统等。

说到控制系统,更多会联想到电力、能源行业,当问及是否有规划时,严海蓉表示:“这个行业我们也有看,不过竞争比较激烈,国外有西门子、施耐德,国内有中控集团、北京和利时集团。另外,大型项目企业端压款现象也较严重。正面竞争,我们不见得有优势,所以前期先定位中小客户,他们决策链相对较短。”当然,中小客户此前也不是完全没有控制系统,“他们使用的可能是一些国内厂商提供的低端仿制品,或者集成公司拼接产品,智能化水平较低,很多还是人工按钮控制,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此外,在食品行业也有应用,比如,某食品商生产线上的吞吐量很大,希望落实到每个设备的效率上,提高产能。但由于采购的都是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厂商不愿意做联通并且价格昂贵,所以食品商找到慧物科联。通过对开停时间、产出时间、装瓶、成品量等多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明显的看到哪些设备效率高,怎么设置参数是合理的,可以提高产能。

在这个案例中,企业的侧重点不在控制上,更多看中的是慧物科联的数据分析能力。

据悉,目前慧物科联都是按照项目制收费,已经服务了包括惠州建科在内的十多家工厂,客单价多在40-100万元,通常实施周期在半个多月。因为慧物科联的方案对企业硬件有一定要求,往往提供的是一体化解决方案。

团队方面,全职在10多人,兼职在15人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创始人兼CEO严海蓉,在国外留学时就参与过很多控制器的项目,2011年将智能控制器应用在自动购物车中,并且获得发明专利,可以实现车跟随人行走、自助结账等功能。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