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成长性 成都12家企业成功入选潜在独角兽企业
从成都高新区获悉,6月29日,2021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报告发布会在苏州举行,长城战略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了《2021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根据2020年和2021年1~5月企业发展情况,揭示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的数量、“赛道”分布、区域分布等情况。
《报告》显示,来自成都高新区的成都华栖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科来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成都迈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成功入选潜在独角兽企业。
据了解,潜在独角兽企业必须是成立时间在5年之内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1亿美元,或成立5至9年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5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并且尚未上市的中国境内企业。作为独角兽企业的后备军,潜在独角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成长性,是科技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锐力量。
此次上榜的12家企业涵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以华栖云为例,该企业2016年在成都高新区成立,是一家聚焦“云+视频”高科技领域的新经济企业,目前已布局5G、超高清视频处理、大数据、AI等多个领域,形成自主研发科技成果5项,获得知识产权100余项。近三年研发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占比高达23.24%,2020年研发投入3439.97万元,其重点研发完成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品“WEBTV融合媒体发布运营平台”,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被认定为2019年度成都市首版次软件产品。
科来网络是一家专注于在网络流量分析领域做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上百项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均位于成都高新区。科来网络产品应用于网络安全分析与网络智能运维等关键领域,目前已发展为全球领先的网络流量分析企业。据IDC市场调研报告,科来网络在NPMD领域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齐碳科技则致力于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芯片、试剂的自主研发、制造与应用。其研发团队用4年时间完成国外近10年的研发过程,于2020年成功推出产品样机QNome-9604,成为中国第一家、世界第二家将纳米孔测序技术产品化的公司,突破了生命科学关键技术“卡脖子”的困境,实现了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