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干货 cfg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富干货 > 传统金融机构努力拥抱区块链新技术 经济模型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传统金融机构努力拥抱区块链新技术 经济模型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通过这几年的市场教育,区块链技术是实现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转变,并逐步改变社会生产关系的工具,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前以传统金融机构为首的群体正在努力拥抱区块链新技术,积极投身区块链创新大潮中,但像样的落地案例和应用场景却寥寥无几。

云象区块链通过四年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实践,每走过一段艰辛的旅程,我们不得不回头看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想想我们要为明天准备什么以及怎么做,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现状不是人才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应用场景的问题,而是经济模型的问题。

技术本身的商业价值有限

从技术角度来看,相对于传统的中心化数据库的而言,区块链技术是在共识条件下完成分布式记账的数据库,其设计理念就决定了区块链技术是以牺牲性能来换取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区块链技术的确有待进一步突破,诸如技术架构、处理性能、隐私保护和共识算法等。

关于区块链技术发展可以谈下去,但这不是落地应用少,落地慢的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是任何技术都是为开展业务服务的,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商业价值有限,技术需要帮助业务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就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来看,区块链技术已经能够满足中低频交易场景的需求。

应用场景要具备一定的适应性

从应用场景来看,区块链技术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应用场景都适合用区块链技术去解决问题。

机构内部建设一条私有链来管理各部门工作,这可以当作是对区块链技术的尝试,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用不用区块链,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因为区块链技术为业务的提升起到实质性作用较小,这样的应用场景充其量是一次信息系统的改造,用别的技术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甚至更好。业内也有许多关于区块链落地的尝试,但因为场景不具备适应性,在进行了POC验证后就暂停了。有的上了生产环境,因业务效果不明显,参与方的热情不高,并没有实际业务在运行。

区块链技术当前比较适合有多机构参与,信任成本过高的应用场景。云象区块链2017年7月中标了国内信用证项目,国内信用证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各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架构、安全标准、网络控制机制不一致。传统的国内信用证业务并没有较好的信息传输机制,在没有监管单位或权威部门作为中介的情况下,使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跨机构的国内信用证平台,形成统一的标准可以有效的推动该领域各环节的互联互通,降低产业成本。

国内信用证这个场景在银行同业业务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深受银行领域的喜爱,但那些不具有适应性的场景,业务推广方面更是困难重重,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比较有限,但类似信用证这样的应用场景并不多。

经济模型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区块链技术不同于其他的信息科技技术,传统的信息科技技术是为特定的业务需求服务,是一种“一对一”供需关系服务模式,甲乙双方决定就可以愉快的合作了,不存在所谓的经济模型。

区块链应用场景需要“多方参与”才能商业价值最大化,区块链技术落地进程缓慢,主要矛盾表现在区块链技术是多方参与的P2P对等网络,而实际情况是参与主体的业务体量是不对等的;成员管理、权限控制能够解决不同参与主体在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权限问题,但很难解决不同参与主体的利益问题;区块链是一个激励网络,能够解决部分利益问题,但线下协议的推进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虽然存在这么多现实问题,但不会放慢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生态、区块链商业模式探索的脚步。正如汽车问世的时候没有马车跑得快,就因此停止汽车的研究和推进。

经济模型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落地过程中是宏观的顶层框架设计,其设计和构建是影响业务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对一个特定的应用场景,如果构建经济模型呢?

首先对参与主体进行分类,不同的参与主体承担不同的责任,赋予不同权利,享受不同的收益,这本质上并不改变区块链是在网络中的对等地位,只是对建设区块链网络责权利的界定。大致可以分为发起方、参与方、运营方,建设方和管理方。

其次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参与区块链网络的不同角色、不同贡献类型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权衡各参与方的利益。诸如哪些机构负责建设区块链基础设施和应用解决方案,哪些机构负责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和运维。

再次充分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对线下达成的约定进行链上存证,监督管理各参与方有效执行,形成共建共享的区块链应用生态。

业务场景的经济模型就如同游戏规则一样,区块链的应用生态的建设需要有一定行业地位的发起方参与进来,多方共同参与经济模型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让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少走弯路。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