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电商” 让陕北老区“土产”变成城市“超市”抢手货
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李家沟村现在是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远近闻名的网红果杏村,该村上年“红梅杏”销售收入就达100万元。
今年以来,该村党支部立足“兔子就在旧窝”新理念,通过“群众点菜、支部派工”,依靠“支部+电商”发展模式,组织“四支队伍”分工协作、真抓实干,让“红梅杏”这个土特产持续网络抢手并保持“香饽饽”地位不动摇。起到了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村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创新李家沟基层社会治理,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预期效果。
面对新冠肺炎造成的不利影响,该村两委会进一步细化了“四支队伍”红梅杏销售责任分工,分成了采摘运输组、装箱分拣组、电商包装组、后勤保障组、环境卫生组五个班组,雇用贫困户19人,统一采摘,统一分拣、装箱、包装,线上线下统一销售,将红梅杏这个山区“土货”卖出城市“超市”价格,把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了特色经济优势。预计该村红梅杏销售收入可达115万元,可带动贫困户21户39人;带动全中心红梅杏销售收入达230万元,带动贫困户171户612人。
“为继续壮大村这一特色产业发展,我们又新修建宽幅梯田600亩,全部栽植红梅杏。还对原来的老旧杏园进行了改造嫁接,嫁接红梅杏200亩,形成了山顶果杏栽植、山腰杂粮种植、山底庭院养殖的三维立体产业发展模式,我绝对有信心带领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村党支部书记惠孔新对记者说。
据清涧县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党工委书记王建波介绍:立足全中心目前杏子栽植面积达2万亩实际,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建设‘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下一步将多方筹措资金建设杏脯、果脯加工厂1座,建设仁用杏杏仁加工厂1座,建设果蔬保鲜冷藏库1座,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大附加值上做文章,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形成大农业发展格局,为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