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营商环境引来“金凤凰” ——贵阳高新区开辟绿色通道促成亿元企业“落户”
近日,贵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仅用40分钟就为贵州航飞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航飞)完成了公司变更登记并当场颁发营业执照,年产规模预计1.5亿元的一家高端制造业成功落户贵阳高新区。
“40分钟就把所有事情办完了,‘高新速度’果然名不虚传。”面对高效的服务,负责办理公司变更的曹亦民竖起了大拇指。“由于当天从遵义赶过来,到政务服务大厅的时候已经5点了,贵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专门留下6名工作人员,从工作人员办理到处长审批,再到营业执照打印发放到手中,高新区特事特办,将原本需要5个工作日的时间压缩到了40分钟,这样安商、亲商、护商的氛围,让我们倍感温暖。”曹亦民称赞不已。
近年来,贵阳高新区着力构筑以中高端制造、中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的“4+5+N”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新能源产业、数字产业四大新产业集群,聚焦以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航空发动机和精密微特电机为重点的航空航天机电产业链,以智能终端电子和智能家居为重点的智能产品产业链,以IC设计、封装、测试为重点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五大核心产业链,带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动力电池、智能终端电子、智能家居、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显示触屏、传感器等“N”类产品制造,奋力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目前,园区已聚集黎阳航空、航宇科技、航发精密、林泉电机等多家航空航天领域的先进制造业,贵州航飞的成功落地是贵阳高新区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向着园区集群化、高端化的努力成果。
走进位于贵阳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贵州航飞,生产车间内车床机声隆隆,工人们正戴着口罩操控各种高精尖车床设备,螺母、螺栓、卡箍、衬套等小而精的航空紧固件产品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输出,车间一片繁忙生产景象。在不远处的施工现场,焊接声、切割声、锤打声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一栋栋崭新的厂房已拔地而起,贵州航飞新厂区已初现雏形。
“我们现在的厂房是租用的,新厂房正在修建。如今公司正式落户高新区了,要有属于自己的战地,我们争取今年年底就搬入新厂房,届时公司年产规模将大幅度提升,预计从去年6000万元的产值提升到1.5亿元。”贵州航飞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利说。
贵州航飞创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1.2亿元,员工近200人,是一家以军用高端标准件、结构件、航空发动机零组件产品为主营业务,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内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船舶等领域提供专业产品配套,业务范围涉及国内主要航空生产基地。公司先后取得多项国家权威资质认证,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近50项,与国内多家技术雄厚的科研院所及知名航空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随着公司的壮大,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贵州航飞将目光放在了产业集群、人才汇聚的高新区。“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深刻领悟到‘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布局高新区有利于公司持续扩大市场、提升创新力,同时有利于吸引留住更多更高素质的各种人才。”李利表示,贵州航飞原为军工企业中国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配套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等相关航空航天企业,落户高新区,还可以有效降低上下游企业沟通成本。
自贵州航飞来到贵阳高新区以来,贵阳高新区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快速疏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特别是在今年的疫情期间,高新区各个部门主动服务企业,协助企业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让我们在3月份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同时,高新区还带着各项政策走访企业,帮助企业减负,渡过难关。”李利对高新区政府工作赞不绝口。
如今,随着贵州航飞在高新区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下一步,企业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战略规划,以高新区为圆心,围绕贵阳周边的航空发动机主机厂、主要部件厂逐步向其他主机厂扩散布局。
“新的起点,新的开始,我们将继续把产品做精做细,加快研发新产品,不断扩大产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全区全市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李利说。
(图片来源:贵阳高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