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交易锤常用常新“浙江拍”优化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
“2700万元!20号项目成交!”经过数轮举牌竞价,随着拍卖师一声落槌,2020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科技成果专场竞价(拍卖)会的“标王”诞生。来自凯斯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以1500万元起拍的“高性能PA66尼龙聚合生产工艺及装备应用技术”增值率高达80%,将竞价(拍卖)会推向了高潮。
不久前,2020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落下帷幕。期间举办了网上技术市场3.0生态圈建设签约仪式及“浙江拍”活动周专场竞价(拍卖)会等活动,竞价(拍卖)会上共有59项科技成果拍卖成交,总成交价8471万元,增值率46.96%。

2020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2002年,由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浙江省主办的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投入运行,开创了网上技术交易先河,同年举办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至今已连续举办18届。2012年“活动周”首次尝科技成果竞价(拍卖)后,逐步形成以“浙江拍”为代表的多元化的科技成果交易模式。
“截至本次活动周前,2020年‘浙江拍’线下活动已举办23场,成交科技成果数量279项,成交价合计3.25亿元。活动周还举办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浙江)总决赛等活动,丰富了‘浙江拍’的品牌内涵和交易形式。”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何杏仁介绍,“2020年以来,我们以网上技术市场3.0建设为核心,聚力打造线上线下、有形无形、国际国内一体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系统,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
从抽屉到拍卖台:高校院所热衷“技术变现”
拿起一份产品说明,用状如手电筒的测色仪任意照几下,配套的手机APP当即显示出所照部位的色差数据……12月31日,在杭州彩谱科技有限公司内,企业研发主管王坚向记者边演示边介绍,对于汽车、手机、服装等领域的知名品牌公司而言,产品颜色的标准化尤为重要,生产制造依赖测色仪器的精准度。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自2013年成立便专注测色软件的开发应用,是中国计量大学袁琨副教授团队“技术变现”的成果,公司研发主力均为学校校友。
这次专场竞价(拍卖)会,1号竞拍项目即为袁琨团队的“效果涂料外观测量仪器和软件”,以250万元的竞拍价实现开门红。
“通过掺杂铝薄片,汽车漆表面可展现出绚丽的视觉效果,但铝薄片的无序排列导致该效果难以被测量,相关检测技术此前多掌握在国外仪器公司,技术溢价很高。”王坚告诉记者,针对这一情况,袁琨副教授团队在2018年进行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开发了一种新型测量装置,很快形成产品,截至2019年底已售出数百台。
“本次参加拍卖,是希望结合企业的行业资源和品牌优势,使该技术迅速在行业内部进行推广,尽快替代国外的高价产品,提升行业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袁琨表示。
结合自身实际、明确收益分配、出台系列文件……近年来,越来越多浙江省内高校院所创新体制机制,简化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激励科研人员将成果从抽屉送上拍卖台。
记者注意到,本次专场竞价(拍卖)会共征集61项科技成果,其中31项来自浙江省内高校院所。
“2012年‘浙江拍’刚起步,科技系统的同志还要去高校院所动员宣讲,让科研人员尝试成果拍卖这一新形式,偶尔还会遇冷。”浙江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处有关负责同志感叹道,“浙江拍”数年实践证明,“拍卖是成果走向市场的快速通道”这一点越来越被科研人员所认可。
从省内到长三角:形成创新资源交流枢纽
“在研发锂电池材料及配件的过程中,我们被一张小小的隔膜难住了。”优聚新材料(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凯告诉记者,会上拍得的上海焓杳新材料技术中心的技术项目,解决了公司锂电池隔膜涂层无机纳米粉体在水中分散不均的关键问题。
据杨凯介绍,无机纳米粉体在水中分散不均,以此配制的浆料容易沉淀,有效期很短,涂层厚度均匀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经长三角科研‘朋友圈’介绍,我们了解到上海有这项技术,应用测试后效果很理想,本次参加拍卖目的就很明确。”杨凯表示,运用该技术配制的涂层浆料,有效期能从一天延至一周,而且涂层厚度均匀,提升了产品质量。“成交价55万元的技术,一年预计可以为公司带来500万元的效益。”
“2019年10月,我们在线申请20万元创新券,用于委托上海东华大学在纳米纤维无纺布多孔膜上的研发,近年来还积极参加一市三省的项目路演活动,感受到了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对企业的益处。”杨凯说,今后会继续尝试通过拍卖的形式,面向长三角引进技术。
近年来,长三角一市三省加速推进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在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浙江拍”开始进行有益探索。记者注意到,本次专场竞价(拍卖)会上,安徽工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来自沪苏皖的高校及企业成果约占比17%。
2020年6月,浙江省科技厅联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科技厅、安徽省科技厅举办长三角一市三省首次科技成果联合竞价(拍卖)活动 ,60项成果在参与竞价,总起拍价9610万元,总成交价1.34亿元。同年10月, “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在浙江嘉善举办,16项成果总成交额达1918万。
浙江省科技厅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科技成果的联合竞价(拍卖)活动将越来越频繁,成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和“浙江拍”今后将更好地服务长三角。
从1.0至3.0:网上技术市场持续迭代
不可忽视的是,作为“浙江拍”的重要支撑,为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链条,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也在不断升级迭代。截至目前,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累计发布技术难题9.75万项、科技成果近25万项,成交签约4.7万项,成交金额超580亿元。
2015年,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步入2.0时代,探索集“展示、交易、服务、共享、交流”五位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技术交易体系。 202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打造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3.0,形成全要素聚集、全链条支撑、全球化生态的技术交易平台体系。
“1.0即诞生之初,当时的设想是将成果挂到网上,需求方可以像逛淘宝一样选购,但渐渐发现——买技术成果不像买衣服,后者是一个标准产品。”浙江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处的同志解释道,科技成果的交易转化涉及到知识产权、风险投资等内容,形成了一个生态体系,需要完整的配套链条。“2.0即考虑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需要,建成科技大市场。”
2020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开幕当天,浙江省科技评估和成果转化中心与省高企协会、省高校院所技术转移联盟等7家单位就网上技术市场3.0生态圈建设进行签约,构建技术供给方、需求方和服务方协同融通的服务生态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应挂尽挂”、供需对接“精准推送”、中介服务“一网汇聚”。
“此次签约的几家单位,包含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创投资本等各类主体,高企协会是技术需求侧;高校院所技术转移联盟是技术供给侧;省评估转化中心则负责集聚各方资源,建设和管理网上技术市场3.0……”浙江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处的同志表示,所谓3.0,是希望这一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将成果转化所需要的资源“一网打尽”。比如某一方需要技术评估,在技术市场就能找到服务商。
“期待各主体通过网上技术市场加强连接,类似物理反应一般,相关政策则起到‘加热’的作用,促进彼此碰撞交融,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核聚变’。”浙江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处的同志表示。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上一篇: 深圳科研诚信管理办法正式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