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改33条”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2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南宁召开“广西科改33条”推进落实视频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费志荣出席会议并讲话,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坤华对科技系统贯彻落实“广西科改33条”作总结部署,广西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蹇兴超通报“广西科改33条”全区推进落实具体情况。
2020年5月22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同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广西科改33条”)。自文件印发以来,广西各地各有关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落实“广西科改33条”作为当前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抓手和载体,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政策红利逐步显现。截至目前,广西各部门已正式印发实施配套政策18项,报审3项,占全部拟出台配套政策的84.0%;完成51项任务,占全部分工任务的76.1%。
费志荣指出,“广西科改33条”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推动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广西科技创新痛点难点堵点,反复研究制定出台的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文件,是近年来广西科技创新领域政策全、突破大、“干货”多的政策文件,获评2020年度自治区优秀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全区各级政府、科技系统和各有关部门要全力推动“广西科改33条”各项工作落实,重点在“五个着力”下功夫:一是着力在落实“三个清单”上下功夫,二是着力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上下功夫,三是着力在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上下功夫,四是着力在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五是着力在落实“百千万”行动上下功夫。
曹坤华介绍了贯彻落实“广西科改33条”科技体制改革进展情况及下一步的重点落实举措。他指出,广西科技厅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杰青”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攻关制。推动科研院所优化整合,启动科研院所岗位结构比例自主设置试点,开展科研事业单位章程管理、绩效评价等试点工作,在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试行将科研教学奖励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出台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奖励办法,在广西大学等20家单位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2021年,要重点开展落实“广西科改33条”“百千万”行动,探索自治区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改革。
蹇兴超从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激励奖励、创新平台建设、科研院所改革、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科研环境建设、宣传推广等八个方面通报了全区“广西科改33条”推进落实情况及成效。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作为代表就落实“广西科改33条”工作情况作了典型交流发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黄瀚,广西科技厅领导班子成员,广西科技领导小组、广西财政科技计划管理厅际联席会议、广西创新办成员单位及“广西科改33条”有关责任单位负责同志在自治区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市、县(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各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以及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代表和广西科技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干部职工等在各分会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