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孵化 cf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业孵化 > 国际竹藤中心20年:从无到有,成长为林草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

国际竹藤中心20年:从无到有,成长为林草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

  2月7日,记者从召开的国际竹藤中心成立20周年纪念暨2021年工作会议上获悉,20年来,国际竹藤中心坚守科技兴国的初心与使命,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逐步发展成为学科门类全、专业实力强、专家人才聚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发展成为林草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中坚力量。

  1997年11月,国际竹藤组织总部在北京正式成立,为了更好地履行东道国协定,支撑和服务国际竹藤组织履行使命和宗旨,2000年4月,中央编办、科技部、财政部批准成立国际竹藤中心,历经2003年11月迎接国际竹藤组织总部进驻,2004年6月正式运行,至今已走过整整20个年头。

  林草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20年来,国际竹藤中心始终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支撑、引领发展。

  在竹藤生物质新材料研究方面,国际竹藤中心研制出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交通、水利等领域的竹质工程材料,“竹质工程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与企业合作研发的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被列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参与设计建造的2019年北京世园会国际竹藤组织展馆“竹之眼”,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度的无支点竹拱建筑。

  在竹藤种质资源及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国际竹藤中心建设了“竹类与花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收集保存竹藤花卉种质资源超过500种;构建了竹藤种质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与英国邱园合作出版《世界竹藤名录》,首次对全球已知竹藤种质进行了科学归类、品种认定和地理分布识别;2013年成功破解世界首个竹子全基因组信息“毛竹全基因组草图”,2018年又首次破译2种棕榈藤全基因组信息,并发起全球竹藤基因组计划,奠定了中国在竹藤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领跑地位;2020年开创性地将竹藤花卉种质材料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送入太空,开展竹藤花卉领域航天诱变育种研究与试验,在北京延庆挂牌成立“竹藤花卉航天育种研发中心”,在昌平大东流调研选择室外和3000平方米温室大棚作为北京首个竹苗圃和中试基地。开展了3期“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发布“林木林地资源核算”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核算”重要成果。积极开展生态价值及文化理论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生态文化理论研究专著《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文化》,组织开展了森林、草原、花卉、茶、园林等以及华夏古村镇生态文化研究,构建完备的生态文化体系和战略。

  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

  20年来,国际竹藤中心不断前瞻谋划,凝练科技目标,逐步形成具有竹藤特色和优势的科研和技术攻关体系。

  国际竹藤中心在竹藤资源可持续培育与经营、大型竹质工程材料开发、竹藤基因组学研究、竹藤资源化学利用等方面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00项,在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2090篇,出版科技著作69部,获授权专利148件,认定鉴定科技成果80项,制订发布国家及行业标准29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梁希林业科技一等奖6项,梁希自然科学进步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奖3项。荣获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等多项荣誉称号。

  科研条件与平台建设成绩斐然

  20年来,国际竹藤中心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基地,集中力量做大事。已构建“一个北京本部院区、三个京外科研创新基地”的整体格局,院区和试验基地占地总面积达到近300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科研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5亿元。

  其中,2005年由国家林业局批准组建的“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现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开放高效的国内外科研平台。在2017年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的“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获得全国林业系统内唯一的优秀,在参评的373家单位中名列第11名,并于2018、2019年连续获得良好。

  2007年开始建设的国家竹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成果中试和工程化试验的创新载体。2016年开始先后在安徽黄山、海南三亚、山东青岛、四川长宁获批建设了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在安徽、海南、四川、福建、江苏、云南等地建设了8个竹林生态定位站,并获批加入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国际竹藤展厅、竹藤标本馆、竹藤图书馆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正在筹建“青岛竹藤大型工程材料实验室”、“竹藤基础科学大数据中心”。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