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双十项目”、扶持“双十企业”、实施“双十工程” 通化医药高新区打出服务企业发展“组合拳”
按照吉林省服务企业大会提出的“全力打造惠企、暖企、稳企、护企、安企良好环境,切实把服务企业贯穿吉林振兴发展全过程”要求,近日,通化医药高新区提出要集中力量全面开展三个“双十”行动,即:重点推进“双十项目”、扶持“双十企业”、实施“双十工程”,打出“组合拳”,助力高新区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重点推进“双十项目”就是要推进修正、东宝、佳泰生态旅游等10个续建项目;加快启动东方红三期、天实二期、金田大数据等10个拟开工项目。实际工作中,高新区在项目服务中实行领导包保机制,采取一名管委会领导、一个部门、一名主要负责人、一名包保秘书的四级包保机制,制定推进和服务项目的计划表,逐项分解,落实到人。及时联系、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在立项审批、征地拆迁、资金筹措、政策扶持、工程建设、设备安装、竣工投产等环节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项目包保部门每周最少一次深入项目现场,与项目单位主动对接,提前介入,找准症结,创新思路,切实破解项目发展难题,扫清项目发展道路上的拦路石,推进项目单位将重心放在加快项目建设上来。按照“谁牵头、谁落实、谁反馈”的原则实行高新区项目推进协商机制和会商机制,每两周召开一次项目协商会,及时调度和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商会,集中研究解决项目在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决议后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各相关单位必须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议定事项的落实,有效确保了项目建设进度。此外,高新区认真贯彻国家《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切实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持续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健全项目前期审批服务包保制度和“审批绿色通道”,最大限度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实现项目审批“零障碍”、项目建设“零阻力”、项目服务“零距离”。眼下已进入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高新区相关部门正集中力量,千方百计帮助在建项目破解难题,确保东宝生物医药产业园、高投公司冷链物流等35个项目实现开复工,修正医药科技产业园、赫思恩人参多糖等9个项目实现投产。
扶持“双十企业”就是要重点扶持东方红、建新、修正等全区前10名的规上工业企业;全力培育通化钢铁进出口、春铁宏达、承城医药等10户限上企业。保持工业稳定增长的关键在规上企业,高新区始终坚持强化思维、长远统筹,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高质量、多效益为目标,助力工业经济提质、加速、扩量。为部分企业申报了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政策补助资金和创新创业补助资金;积极帮助建新申报2021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央专项资金及2021年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约3800万元;指导建新、东方红、康元、石油工具4户企业完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考核;组织修正、通药等8户企业进入省级平台招聘医药专业人才;开展了2次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贷款融资问题;结合“服务企业周”财税管理专题培训会,帮助建新科技、东方红西洋参、天实制药等企业培训职工近400人,有效提升了职工专业素质,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开展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控及高企申报主题培训会,帮助辖区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如何规避用工风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及评分标准等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组织东方红、承诚医药、中生生物等5户企业开展直播带货从业培训,同时,大力推进园区内企业互采互用,开展线上线下名优产品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拓宽企业营销渠道,促进企业融通发展。
实施“双十工程”就是确保石油工具、捷派互联网、康元等10户企业尽快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力争帮助正源、北域红、材旺达等10户企业完成入规入统。为实现“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高新区加大科技创新培育力度,继续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及研发机构,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拘一格引人才、引团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进一步帮助企业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培育认定工作,同时,加快推进东宝药物研究院、东方红西洋参国际研究院、万通盛泰微生物科技研究所、北域红道地中药材工程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修正、康元、舒润等5户企业与通化师院对接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全面整合区内现有孵化器资源,加快形成以孵化器集群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加快推动西洋参破壁技术成果、防风喷剂保健用品、双正医疗尿酸检测试剂、舒润药业缓解视疲劳保健用品等项目早日实现产业化,助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