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引入投资人需要谨慎
周边遇到了好几个创业成功者,在引进资本后,一夜回到解放前,个别人甚至为此陷于了囹圄。引入投资人需要谨慎,稍不注意,就会跳进坑里。
一个对赌失败的创业朋友,在聚会时,痛苦地喊出远离这八种投资人:
第一类人:“坏蛋”:专利用创业者没经验的弱点,占便宜的。
朋友的一项专利,是某集团公司产业链中的一环,每次使用都需要向朋友付专利费。后来这公司老总灵机一动提出合资,朋友是一个技术人,不懂投资人的猫腻,当他向我咨询时,处于职业敏感,我要求朋友不能以主体公司签约,最好将专利注入空壳公司,用空壳公司同对方签合作协议。反正对方也只用这一个专利,其它的专利依旧放在老公司里。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出现了对方想吞并主体公司的情况,用很见不得人的手法逼迫我朋友,差不多快得逞时,才发现签约公司无法覆盖主体公司,只好偃旗息鼓。朋友将那项专利拱手让出后,果断退出来,及时止损!
第二类人:“诉讼狂”:爱恐吓和诉讼的。
很多对赌的投资公司都可以归于这一类。大家有空可以去网上翻一翻罗永浩的微博,在公司困难之际,创始人接受对方的投资,签字时被迫加上对赌协议,导致他个人承担了很大的债务。无奈之下,只好采用各种方式赚钱,归还对赌后的债务。
这就是挖一个坑,让你跳进去!在财务极度困难时刻,很少人能逃出魔掌的。对赌失败的案例众多,一上网搜搜,就能发现很多跳坑的创业者。
第三类人:傲慢者:对创业者爱吹毛求疵的。
有钱就是大爷,这类投资者多是暴富者,他们没有专业的投资人员,老板自己说了算,随心随性地投资。这时候,老板的人品非常重要,在接受投资前,一定要打听老板的人品,若人品有瑕疵,宁愿困难,也不能合作,后患无穷!
第四类人:控制狂:要太多控制权的。
这类投资类非常多!尤其是有些集团公司,为了形成全封闭的产业链,产业链条上的每一环,不追求参与必须控股。若自身公司就是产业链上的一环,只要你被投资了,终有一天,你的公司就不是你自己的!
因为公司为了上市,肯定会有好几轮投资,邀请不同的投资公司进来,每一轮都会稀释创业者股份,创业者股份一旦低于50%,被吞并的危险就很大!因为希望控股的公司,一定会私下购买其它投资者手头的股份,进而变为大股东!
宝能系妄想控制万科股份,就是中国A股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公司并购与反并购攻防战,堪称经典。
第五类人:好为人师者:总要教你做事的。
这类投资公司还不少呢。公司在投入之后,就从文化合并、管理体系咨询等方面,不断对新投资公司进行全方位的洗脑和培训,逐渐演变成大家都按照一种模式去思考,按照一种商业模式进行运营。
这种模式不能说完全不好,对一些管理能力欠缺的企业家,算是雪中送炭,但是对于自我意识强的投资者,就是煎熬和折磨了。
第六类人:磨叽:总讨论不成交的。
投资过程中条件过于苛刻,总想用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利润,投资杠杆最大化。表现在投入多少钱,占有多少股份,公司的投票权、管理权等等问题,会死抓住公司的某一到两个个风险点说事,让原来的创业者害怕,最后只好用底限价格答应对方的要求。
第七类人:蠢蛋:人傻钱多啥都不懂。
这类投资人,若遇到只出钱不搭理日常经营的,还算幸运。最怕是碰到什么也不懂,但对经营管理的细节,经常参与,让创业者烦不胜烦。或者是招引一些朋友,干涉采购或者销售,中饱私囊。
第八类人:投资中介:不知他会把你卖给谁。
这类的投资公司也很多!他们不会是投资主导者,往往跟随某个知名投资公司,形成投资公司组合,占有极少数的股份。这类公司的规模一般不大,由于资金有限,随时可能变卖持有的股份。所以这类公司在签订股份转让的时候,一定要做限定条件,避免其持有的股份不受控。
当然也有一些很好的投资公司,比如鹅厂就投资了很多公司,不要控股权,不管经营,反而遍地开花,收获甚丰!相比某些公司,投资必要控股权,鹅厂就显得厚道很多。
能进入投行视野的公司,都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但由于引进的投资公司不同,却让创业成果,成为泡沫甚至毁于一旦!比如新浪的王志东就是被资本踢出局的,乐百氏的何伯权,南玻创始人曾南、大众点评张涛被美团合并后出局,每一个创业者都少不了引入投资公司后的辛酸泪!
没有一个创业者,愿意一手一脚打拼出来的公司,被迫落入他人之手!但一旦踏入了资本这条道路,一切都不会尽在掌握中。当你没有足够的筹码时,只能任大股东肆意宰割。你没法改变这种状态,只能在深夜里暗自捶胸叹气,后悔莫及。
加倍小心总是好的,谨慎的人才能稳操胜券。
上一篇: 创业者一定要具备的能力
下一篇: 创业:理解商业本质 创业企业团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