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数智慧张晴晴:分享创业创新中“从零到一”的心路历程
近期,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女计算机工作者委员会(CCF女工委)、宁波市计算机学会等承办的2021年CCF“计算之美”——新基建时代产、教、研、地融合学术大会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宁波成功举办。爱数智慧创始人兼CEO张晴晴在“产、教、研、地融合论坛”上作主题报告,并且被中国计算机学会聘为CCF女计算机工作者委员会委员。
本次大会是CCF“计算之美”系列学术会议之一,同时也是CCF女工委的旗舰会议,共有40余位嘉宾现场做精彩分享,近200名参会者齐聚一堂。大会特邀CCF名誉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为大会荣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2020CCF夏培肃奖获得者王小云做特邀报告。大会还邀请到长江学者、IEEEfellow、ACM杰出科学家,以及众多来自国内学术界、产业界的知名学者、专家和企业家一起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技术趋势洞察,以及探讨在新基建时代,产业、教学、研究与地方企业之间的融合创新。在“产、教、研、地融合论坛”上,大会邀请了“从零到一”创新不同领域的演讲嘉宾,包括科研、产业、投资、孵化、政府等方向,为不同视角的洞见提供交汇的舞台。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爱数智慧创始人兼CEO张晴晴论坛现场做“女性创业者的英雄之旅”的主题报告,分享在创业创新中“从零到一”的心路历程。
论文实验中遇到的难题
张晴晴曾经是中科院的一名科研人员,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如何构建一个更好的AI模型,从而让机器更好地理解人说的话。在十几年科研工作中,和大多数人一样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最大的困难是和机器训练的数据有关。早在十几年前,张晴晴在准备博士论文,她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中国人说英语的问题。为了做论文实验,她需要采集200个中国人说英语的声音,为此找遍了周围能帮忙录音的同事、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采集的过程花了她300天的时间。接下来她要对这些声音进行清洗和分类,然后将数据送到系统模型里,一天时间系统给出了实验结果。也就是说,整个实验过程花了301天,300天花在了数据上,而机器训练仅仅用了1天时间。张晴晴意识到遇到这种情况并非她一个人,很多人工智能研究者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大多数时间都是跟数据做挣扎。同样,斯坦福教授、图像领域专家李飞飞也遇到类似问题,她采用的众包方式来采集图像数据,最后成立了图像数据网站ImageNet。受到李飞飞的启发,张晴晴决定帮助更多科研人员和企业解决这一问题。
创业中面临的挑战
2016年张晴晴选择了创业——成立了现在的爱数智慧,踏上了属于自己的新征程。转眼间公司走过了快5年的时间,从十多人的小团队发展到如今一百五十多人的大团队。5年的时间经历了成功、欢笑也经历了很多挑战。2017年北京大兴区的那几场大火给整个北京带来很大影响,那时候爱数智慧办公地点在大兴区,自然也受到了影响。2017年11月27日周日,消防队在整顿消防隐患房屋时,公司被通知办公楼消防不合规,要求当晚立即搬走。几个小时内把50多人的办公物品撤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也不知道搬到哪里,不知该怎么办。张晴晴只能告诉员工回到公司帮忙搬家。得知这个消息,没有一个员工抱怨,并且积极配合,出谋划策,有的员工甚至开自己的车帮忙公司搬家。在大家的帮助下,公司用一个晚上时间搬到了新办公楼。不安的心在新办公楼中落地,经过困难的大家开始重新出发!
获得客户和投资人的认可
张晴晴说:“在成长的路上,有了合作伙伴的理解与信任,我们才得以迅速茁壮。一句一句的褒奖与赞扬,更成为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那时候公司还在筹备A轮融资,投资人看到了团队的这些经历,毅然决然给公司投下了A轮融资。现在,我们不仅获得了投资人的认可,还获得很多行业客户的赞许,爱数智慧目前已为近100家顶级客户提供数据服务,服务覆盖各大应用领域,迄今获得了五家全球顶级客户的一流供应商资质。张晴晴与很多女性创业者和领导者一样,经历着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笔下的英雄们成长遵循的模式:从平凡到考验,然后克服考验最终在平凡中升华。在张晴晴看来,创业者要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然后坚持下去,只要坚持下去,后边无论成败最终都是英雄。
最后,她引用温斯顿·丘吉尔一句话作为结尾:“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不意味着绝境,难能可贵的是怀揣继续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