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工业园:开好局 起好步 做好现代能源经济新文章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大路工业园区内,曜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橡塑及胶黏剂助剂项目生产线上,一台机器人正在完成产品精制蜡的最后一道工序,将白色小颗粒状的精制蜡打包成袋。
煤炭是如何由“黑”变“白”的?据该企业项目负责人李宏伟介绍:“它的生产原料来自垣吉化工的精制蜡,而垣吉化工的生产原料则来自伊泰煤制油项目产出的中间产品,而且相关技术均为企业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一条煤炭深加工产业链在大路园区内一延再延,寻常煤炭经过层层神奇转化不仅身价“水涨船高”,而且被彻底“吃干榨尽”。
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近几年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的煤化工基地之一,大路工业园区牢记中央的嘱托和要求,始终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创新,园区经济动能转换潜力不断释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夯根基 做长产业链
记者在园区企业采访时看到,5辆大货车从大路园区久泰新材料企业产品包装储运界区缓缓驶出,每车满载33吨白色聚丙烯产品,后续将由天津港出关运往土耳其,这是企业出口国外的首批聚丙烯产品。
久泰新材料公司总经理助理卢振林表示:“今年,国内外大宗产品市场价格节节攀升,我们公司抢抓机遇,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本次合同的签订也标志着我们公司聚合产品得到了国外客户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2019年,企业在煤制甲醇项目基础上,建成煤制烯烃项目,产出的聚丙烯、聚乙烯可广泛应用于薄膜制品、塑料制品等领域。这样一来,以前外售的甲醇实现了就地转化,从原煤到烯烃产品,价值是以前的十几倍。目前,该企业已形成了以煤为基础,以烯烃、芳烃等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产业格局,产品近百种。
记者了解到,在16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路工业园区始终坚持“煤炭深加工”的战略定位,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和煤化工产品,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气、煤制醇醚、烯烃、芳烃及煤化工下游产品和精细化工产业,积极培育硅基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
目前,园区已初步形成品类齐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规模化生产较为突出,建成投产化工项目总产能(包括副产品)近500万吨;共引进工业项目83个,其中建成项目46个,在建项目14个,拟建项目23个。
园区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大路园区将充分发挥要素禀赋和产业体系优势,在补链、扩链、强链上展开更紧密合作,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着力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推动经济由大向强迈进。
促转型 做优价值链
“我们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应当是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推进我们的产业、产品向优势产品的方向去发展,推进附加值不断提升,价值链不断攀升,特别是发展例如煤基新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产业。”大路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韩涛说。
在现有460万吨现代煤化工产能基础上,大路工业园区着力推动煤化工“源”字头产品向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及中高端、终端化精细化学品延伸发展,不断增强现代煤化工集聚发展效应,培育一流高端煤化工产业集群,实现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项目多级支撑、多元发展。
位于大路工业园区的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年产16万吨煤基合成油项目,是该园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煤化工项目。企业顺利产出我国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的合格成品油,成为我国煤炭间接液化完全自主技术产业化的开创者。
而产出这桶油的关键催化技术,就掌握在同在园区的中科合成油内蒙古有限公司手中。费托合成铁基催化剂,一种“黑色粉末”,在它的作用下,2.85吨原料煤加0.7吨可燃煤就能变成1吨油,而且每吨催化剂价格比进口产品低5万元,效率提高了3倍多。
当一块块“黑金”转成油、化成水、变成气,煤炭作为鄂尔多斯最为富集的资源,身价翻了几十倍乃至上百倍。2019年,大路工业园区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在促转型、做大做强产业链的过程中,大路园区一只手全力构建煤炭深加工,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打造煤化工全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产业及下游产业链延伸项目和精细化工产业项目,积极培育煤电铝循环经济产业;另一只手,抓紧高端化学品、精细化工产品、高分子合成材料、工程塑料、特种纤维、光伏产品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同时配套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互联网信息等现代朝阳产业。
如今的大路工业园区,以煤制油、煤制气、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等八大链条立梁架柱,构建起门类齐全的全产业链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持续提升。
添动能 培育好项目
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0万吨煤制油项目、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聚烯烃项目、内蒙古北控京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年产40亿Nm³煤制天然气项目、久泰能源有限公司120万吨乙二醇项目、内蒙古开滦化工有限公司40万吨乙二醇项目、神华准能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业化示范项目、内蒙古久泰馨远新材料有限公司硫化合成气一步法制芳烃(FSTA)中试项目、内蒙古沌开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1.2万吨工业杂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久泰能源(准格尔)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碳酸酯类电子化学品项目、鄂尔多斯市惠达科技有限公司煤化工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内蒙古昶龙货物运输有限公司大路西物流配送园项目……“十三五”期间,大路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斐然。
“园区在产业布局方面,一方面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乙二醇,合成氨尿素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另一方面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与现代煤化工产业相关的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下游产业,一批延链补链、横向耦合、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项目投产,实现从原料向材料、产业链由中低端向高端迈进的目标。”大路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付飞雄向记者介绍说。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的支撑。“十四五”期间,如何从招商引资,到专项招商选资,大路园区有着自己的考量。
韩涛表示:“我们首先围绕产业链招商,二是以商招商,三是精准招商。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简单的出去推广的方式,我们招商很精准,就是寻找和我们产业链关联度高、行业领军、在业内有研发、生产加工、品牌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我们直接去洽谈,并依托已经形成的项目,要求企业去挖掘其上下游配套企业。”
去年以来,大路工业园区围绕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全年引进工业项目8个,协议投资总金额183.3亿元。
“大路园区将持续为企业解决项目在要素审批、手续办理、工程建设等环节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真正使好机制取得好效果、赢得好口碑,打造营商服务‘大路品牌’”大路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韩涛说。
在企业建设、生产过程中,园区管委会没有当“甩手掌柜”。通过强化主动服务,开展预约服务、跟踪服务、全程服务等多种有效形式,建立园区各职能部门、驻地单位和企业之间“政策直通车”,打通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通过强化效能提速,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督查督办等举措,加强项目运行调度,及时解决问题,推动项目及早落地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