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浙里乡村用电更可靠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电网是重要的基础设施。”5月8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国网浙江电力)发布其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

湖州安吉电气化大棚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供图
该报告显示,国网浙江电力着力建设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开展区域合作,持续提升乡村供电服务水平。在浙江,乡村用电越来越可靠。
农网改造升级 降低供电故障率
浙江地形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区多,架空线路多。在山区偏远地带,线路遇到故障如何快速处理是个难题。就在2月7日,丽水市某地村民因砍伐树木引发10千伏丽新线故障。
“以往,位于山区的配电网只能实现支线故障就地隔离。主线一旦发生故障将引起全线停电,需要人工巡查故障点并现场操作隔离故障段。” 浙江电科院智能配网技术团队专家孙志达说,这一过程有时要花1小时以上。
高弹性电网在浙江乡村落地应用,使这一难题有了应对之策。
据介绍,浙江通过实施传输通道动态增容,对现有设备进行数字化技术改造,实时计算供电水平,全省60条改造后的线路供电能力提升均在8%以上,破除了宁波、绍兴等地能源输送“瓶颈”,增强了电网弹性。
“基于电网改造升级,在丽水的那次故障事件中,我们应用合闸速断式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技术,在45秒内便隔离了故障、为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保障了18个台区用电。”孙志达介绍,该技术可以解决山区架空线路故障查找难、台风等恶劣天气下恢复供电慢等问题。
目前,国网浙江电力已累计完成3014个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1191个小城镇线路整治。“十三五”末与“十二五”末相比,10(20)千伏线路故障次数下降51.32%,故障停运次数下降53.52%,故障工单下降55.16%。
突破刚性隔绝 让区域电脉通起来
“虽位于嘉兴市嘉善县和江苏吴江、上海青浦的交界处,村里以往由于基础设施差,电力供应较为紧张,阻碍发展步伐。”嘉善县陶庄镇湖滨村村民委主任杨建国介绍道。
据了解,青吴嘉三地电网因地理行政管理的刚性隔绝,末端电网联络长期存在问题,政府部门、电力用户对区域电力联合规划、服务贯通等有迫切需求。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19年电力行动计划》发布,青吴嘉三地供电公司通过携手打造跨省配电网联络线等举措,促成三地电源互联互供互备,能源红利惠及村镇。
3月29日,江苏吴江110千伏杨墅变电站全面检修,随着10千伏“嘉善·吴江”联络开关完成合闸,原本会受停电影响的1241户吴江里黎地区的企业、居民用嘉善电得以应急。
今年3月,国网浙江电力发布新时代乡村电气化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在今年试点建成600个生态宜居、产业兴旺、融合发展等各具特色的新时代乡村电气化村,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将推进数字技术与能源互联网建设全环节紧密融合。”国网浙江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网浙江电力共建成了363个“三型一化”营业厅、31个“无人化”营业厅,用电业务可全部线上办理,保障1800多万农村客户享受与城市客户一样的供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