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加盟 uncategorized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业加盟 > 破解成果转化难,“山科方案”做对了什么?

破解成果转化难,“山科方案”做对了什么?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一方面高校院所手握成果却难寻下家,乃至“待字闺中”;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寻找项目而不得,只能“持币观望”,如何破解?

  在连续攻坚之后,有志于破解上述难题的国有企业山东山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科控股”)董事长董火民和同事们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两年间,他们成立了28家中小微科技企业,推动28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170余项知识产权得以转化,作价入股金额2.6亿元,现金投资近1.59亿元。而在其拥的众多高新企业中,既包括单一科技产品年入近亿元的“行业翘楚”,也含备受市场追捧的“新三板”企业,它们虽小,但小而美,小而特——手握一批“卡脖子”技术或填补国内外空白的关键核心技术。


  不一样的国企,科研属性深入骨髓

  不得不说,山科控股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2017年6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由山东省国资委控股,整合划转山东省科学院及其所属各科研院所持有的29户企业国有股权,组建省管一级国有企业山科控股。

  可以说,脱胎于科研院所的山科控股具有骨子里的研发属性。正因为此,山科控股始终将企业的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

  比如,山科数研是山科控股投资设立的第一批科技型企业,对电子政务归口管理第三方服务项目转化而来,虽然拥有丰富的专家、项目、评估系统等资源,但缺钱是头号难题。山科控股提供资金支持、设计股权结构、办理工商注册、寻找办公地点、对接业务渠道,申报优惠政策等一揽子服务,使得后者成立一年便成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去年,山科数研依托电子政务项目评估系统等专业工具,负责政府采购、投资等项目资金的第三方评审,审核财政资金56.28亿元,最后审定为32.93亿元,节省财政资金23.35亿元,助推了政府决策科学化。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在传统的矿山、铁路领域,还是在云计算、大数据、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四年间,山科控股在不同板块实现了十余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示范应用。

  比如,在光电高端制造领域,山科控股旗下济宁科力光电研发的国内首款脉冲激光雷达成为全球最小的功能安全型激光雷达,安全四级光电传感器填补国内空白,并进军国际市场;飞博赛斯研发和生产的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和特种光纤光栅,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与产品封锁,关键核心器件在175°C高温压力下能保持长时间稳定工作,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新材料领域,山科智镁制备的稀土镁合金精炼剂的稀土元素收得率≥95%,填补市场空白,高强韧镁合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这些显然不能满足董火民的雄心。

  他向记者坦言,“我们希望借助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把省内外的技术成果、专家资源、资金资源共同汇聚到落地山东的一个个科技型小企业中,做大山东产业创新单元的基数。同时,通过多种科技赋能举措,做好这些科技型小企业,在山东五大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一些技术点上突破‘卡脖子’技术和短板问题,引导和撬动高校院所在基础研究创新上掌握核心技术,为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新工科人才培养。”


(受访者供图)

  疏通成果转化各环节,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

  在山东,山科控股是一家少有的、十分独特的企业。在它身上,承载着国资委和高校院所的双重期待:探索国企发展新途径,趟出成果转化新路子。

  为实现这一目的,解放思想是必需条件。

  “山科控股的核心业务是科技成果转化,疏通成果转化的各环节,势必要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董火民说,企业管理和事业单位管理不一样,只要有利于主业发展的事,山科控股坚决去做,而不纠结于具体方式。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药学院名誉院长查尔斯·麦凯原创并倡导的“营养-肠道菌群-生理轴”理论,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阿尔茨海默病等免疫系统相关疾病防治难题具有重大意义,需要借助企业平台才能加快实验室样品的产品化。

  对此,山科控股通过运用科教产融合示范专项资金,与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先进免疫治疗研发团队合作成立公司,由麦凯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破解了上述难题。更难能可贵的是,麦凯教授自己跟投100万元资金,以表明自己对这项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的信心。

  从打工者变成了股东,于杨直呼“想不到”:“通过这次股权激励,我个人大约拿到了2万股的股份,每年可以拿到固定分红;公司上市之后,我们能得到更大收益。”

  作为亿云信息技术经理,于杨的身份变化得益于山科控股大力推动的股权激励机制突破。

  让员工成为股东,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山科控股在国企改革中敢于先试先行,推动亿云信息入选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试点企业名单,成为山东第一家完成国有科技型企业员工股权激励的省属单位。

  科技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原来的专家治理模式就需要及时调整,专业人才介入。有些综合型的专家人才经过创业历练,从研发者变成了创业者。过去两年,山科控股二级企业市场化选聘近二十名专业管理人才,引进“双一流”人才100余人。

  在采访中,记者得到的比较一致的反馈是:山科控股采取比较开放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权属企业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

  懂科技、懂转化、懂投资,才能真正服务好这些企业

  扎根于新兴产业内的科技型企业与众不同,其面临的变数更多,风险更高,对资金,对研发,对管理,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些坎,如何过?记者了解到,山科控股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打法,不仅仅提供资金,更提供资源、技术、平台、专利、人才。

  比如,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很快,一般3年一个周期,需要研制一代,筹划两三代,慢吞吞肯定不行。山科控股就允许信息技术类公司打破一切清规戒律,抓紧引进高层次人才。

  比如,光电传感器领域产业链条比较长,需要积累,山科控股就允许这类公司拿出部分资金,依托校(院)所属研究所,柔性引进人才。

  “专业的人一定要干专业的事。”这是山东山科创新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刚强调的:“山科控股作为以科技属性鲜明的省属国企,懂科技发展规律、懂科技成果转化规律、懂股权投资规律,依托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专家资源支持,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的技术成长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全面把控科技型企业投资风险,为做好科技股权投资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山东新一代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是受益者。该院院长钱恒向记者表示:“山科控股的财政资金股权投资对于我们这种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的科技型企业而言是‘雪中送炭’,在初创期把我们‘扶上马’,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其‘可回购式’的低利率的股权投资模式,更是为企业‘送一程’,让企业在强健体魄后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

  董火民告诉记者,“除了现金投入外,我们通过调研企业需求,为被投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注入、专家学者联络、科技人才引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配套良性基金等方式,并组织专门队伍做好后续跟踪服务,推动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记者了解到,自承担山东省财政资金科技股权工作以来,山科控股已完成20家企业的投资,这些企业合计拥有研发团队35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4名,外籍专家8名,省外专家28名,新增产能超过70亿元,新增利润约16亿元。

  当下,山科控股正致力于统筹各方资源规范企业治理,并将科技资源精准赋能企业,发挥投资引导、路演推介、战略融资、资本运作等支持性服务功能。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