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新闻 zc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众创新闻 > 宜居宜业:建设创业城市的青岛市取得新一轮阶段性成效

宜居宜业:建设创业城市的青岛市取得新一轮阶段性成效

日前获悉,在全国设立首个民营经济发展局,并首次明确提出建设创业城市的青岛市取得新一轮阶段性成效:今年上半年,青岛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15.8万户,占青岛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的99.3%,占比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较去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

“2009年,我国认定82个城市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青岛是试点城市之一,但当时的创业型城市主要是以创业带动就业。”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表示,“从2014年开始,全国掀起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多个城市不断完善营商环境、双创环境、文化氛围,打造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全方位扶持双创建设

近年来,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滕云枫深切感受到,青岛创新创业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

“多年前,人们会觉得投融资机构少,双创载体少,但现在青岛各类投资机构遍地开花,优秀的双创载体不断涌现。只要项目好,就会有投资机构跟着你跑,就会有孵化器伸出入驻的橄榄枝。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投身创新创业,硬科技企业不断涌现。”滕云枫表示,“青岛推进双创的营商环境日益改善、金融体系蓬勃发展、优秀人才不断加入、硬科技企业稳步增加、双创载体量质齐升。”

这些良好发展态势的背后,是青岛对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视。

2019年1月17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揭牌成立。作为青岛市机构改革组建的新部门,其为青岛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0年10月,青岛市委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十条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业城市,并从“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10个方面构建创业城市政策支持体系。

今年,青岛集合组织、发改、工信等37个青岛市委、市政府部门单位,组建运行创业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青岛市创业城市建设服务中心。

在谢良兵看来,从上世纪初享誉全球的“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天津)”五大通商城市之一,到新中国成立后重要的外贸港口城市,青岛一直走在城市发展前列。“青岛要想在新一轮发展中有新突破,需依靠双创带动发展。当前,青岛把创业作为城市的定位提出来,并出台针对双创的全方位扶持,运行机制和思路都非常清晰。”

多个城市正百舸争流

事实上,除青岛外,全国多个城市也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

早在2002年,南京曾叫响打造科技创业城,2008年,武汉提出让武汉建设成为创业城……近期,继“湖八条”“湖九条”后,浙江湖州又出台《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创新创业创强十条政策意见》。

“如今,双创走向纵深,逐渐步入理性。”谢良兵介绍,“未来,我国双创发展空间依然很大,但需进一步深化,而这有赖于政策支持和体制改革,当然,更重要的要有技术变革和科技创新。”

启迪创新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报告》显示,虽然北京、上海、深圳继续保持前三,但也出现不少城市后来居上,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提升,呈现出“百舸争流、奋勇争先”的态势。

在滕云枫看来,位于珠三角的深圳是一个典型的创客城市,也是一个开放性、包容性强的城市,营商环境、产业基础、国际化也很好;位于长三角的上海吸引了全球高精尖人才汇聚,并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都是西部重要的创新创业高地,先天具有吸引人才的环境,并且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杭州在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吸引许多创业团队来这里发展,也是一个营商环境非常好的创新创业城市;西安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在院所成果转化、硬科技发展等方面具有优势,并不断吸引越来越多人才来西安发展。

打造宜居宜业创业城

当前,我国涌现了一批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城市。然而,各个城市在推动双创时,也遇到一些难点。

“难点本质还是如何真正地落实政策。”谢良兵表示。当前,国务院连续为双创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各级政府也先后颁布实施一系列推进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形成了上下协同、左右互动的双创政策供给体系。“各地扶持补贴很多,但整体效果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这里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扶持双创时没有在产业定位上有合理要求。每个城市的产业基础和城市定位不同,会导致发展结果也截然不同。”

在滕云枫看来,全国要打造一种宽容失败的双创环境,建立宽容失败的机制,出台针对失败创业项目和投资基金的政策和办法;要打造差异点,突出自身优势,避免同业竞争,并把产业基础做好,推动未来新兴产业发展;中国双创载体在全球已排在前列,期待更多城市未来打造出品牌双创载体。

近日,中科院公布2020年的《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十大宜居城市榜单也随之出炉,它们分别是: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一个城市要想成为宜居宜业的创业城市,最重要的是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能让创业者在这里受尊重,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他们就很愿意来这里,并且定居、生活和发展。”滕云枫表示。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