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孵化 cf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业孵化 > 智能信号、监控、停车 中关村西区打造海淀智慧交通示范区

智能信号、监控、停车 中关村西区打造海淀智慧交通示范区

  中关村西区位于北京海淀区核心部位,由北四环、海淀南路、苏州街、中关村大街四条道路包围,占地0.946平方公里,区域内共计20条道路,周边路网四通八达,区域内人流密集。但是,这个区域交通基础建设落后,交通设施维护停滞不前。

  对此,北京海淀去开启中关村西区综合交通治理项目,以中关村西区1平方公里为核心,外围覆盖中关村大街、北四环辅路、苏州街和中关村大街等道路,按照“内部治乱,外围治堵”的思路,采用科技支撑对交通管理进行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时倒逼交通治理改革创新的模式,从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组织、强化交通科技、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全面提升西区交通出行环境。

  据介绍,传统的信号灯在路口单独设置控制器,红绿灯的时长是提前设置好的,不管路面堵不堵。智慧交通系统通过在前端设置感知和采集设备,把路面上实时交通流量信息传输给后台指挥系统,系统根据交通流量来统筹区域内各个红绿灯的时长,以实现缓解拥堵。

  智慧交通系统还可以帮助政府和交管部门提高效率,处置应急突发事件。如电子警察可以减少交警出警频次,高点探头网络可以及时发现区域内有人晕倒、发生车祸等突发事件,并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和部门。而且,整个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可以积累大量交通数据,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该项目建设包括“一个中心,两大工程”,即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和交通科技系统工程,以此支撑撬动城市新基建、新形态、新动能。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包括路面标识标线施划、慢行系统彩铺等;交通科技系统工程包括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流信息采集分析、非现场执法、智能停车管理服务等九大系统。

  据介绍,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基于全区架构的智能交通综合应用平台,按照全区数据接入模式建设了九大业务系统,实现数据的全息感知、共享协同。今后在其他区域开展智慧交通建设时,仅通过补充前端数据采集的感知设备,即可传输至此次建设的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减少项目重复投资,实现全区交通数据的共享分析利用、统一指挥调度,为智慧交通治理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作为海淀区交通大脑的雏形,其数据在海淀“城市大脑”中的交融,将使人、车、路逐步相互协同有序,交通运行与管理更加高效和可控。

  九大系统之一的智能停车管理服务系统在北京首次实现了路内、路外停车数据整合和共享。目前,海淀区备案的近500个公共停车场、6万个停车位,13000个路侧停车位等数据正在陆续录入。系统通过大数据研判分析技术,对各停车场的周转率、饱和率及对周围道路交通的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以“互联网+”手段、“错时共享”理念,将停车信息及时共享至路面诱导、导航应用、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等,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同时推动交通大数据、技术、业务融合,努力实现交通小尺度局部优化与大尺度整体优化的贯通。

  通过此次建设的交通态势监控系统、交通信号控制及非现场执法、信息采集系统等,可以实现对西区道路交通状况的全天候实时监控,以及对道路运行状态的全域、全时、全量感知,为信号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将区域内部及外围道路共计51个路口的信号进行联网联控,可分时段、分流量灵活控制,从而减少车辆延误,提升交叉路口的通行效率。

  目前中关村西区交通科技系统工程基本建设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数据分析显示,区域早高峰时段已基本由轻度拥堵、中度拥堵转变为畅通、基本畅通;交通信号配时实现智能化调节优化,交叉路口进口道行车速度均有所提升;智慧停车系统的建设,提高了部分停车场利用率,减少了路面违停。以辉煌时代大厦为例,早高峰期间车位利用率由83%提升至95%,中关村西区综合交通治理初显成效。

  近期,将随中关村西区道路大修项目同步开展施划道路标识标线、铺设慢行系统、多杆合一及路名牌安装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计划今年10月底全部完成。通过对中关村西区“精细化+智能化”的交通治理,提高城市交通服务品质,凸显新基建在解决交通问题及城市更新方面的作用,形成海淀区智慧交通示范区。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