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创业者的追梦之路
学习能力强、敢于创新、思想开放,能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这是现在对年轻创业者比较流行的说法,在武汉市便利店从业者中就有这样一位,黄朝鼎,一个不到30岁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在外打了几年工,后在武汉接手了一家约30多平方米的副食店。
店子位于大学的周边,主要经营烟酒副食日用百货。原来的经营者是一对老夫妻,经营理念比较传统。小店里堆满了货物,店面杂乱、灯光晦暗,属于传统的小超市经营业态。
接手后他决定将商店进行改造,希望在千店一面的便利店中做出特色,更加贴近顾客的需求,给予他们有趣、有心、有爱的消费体验。
首先,他对店面进行了重新装修。这个店的目标消费群定位为16至30岁区间的年轻人。为了符合这些年轻人的审美,门店在VI设计上选择了与常规商店不同的亮绿、亮黄色等跳跃度比较强的色系。在灯光的运用上,采用全屋顶拉膜LED暖光灯照明,既明亮又柔和,营造出时尚温馨的氛围。
在有限的店面中进行分区经营,划出四分之一的地方作为休闲进餐区,以增强顾客的消费体验。并别出心裁的辟出一面墙给顾客涂鸦,给小店平添了几分桀骜不驯的气息,无形中拉近了与顾客的距离。店面设计超出了消费者的期待,提升好感度。
在货品结构上,他变大而全为小而精,深耕贴近16-30岁年龄段的烟酒副食等快销品。引进了即食快餐服务,提供简单的早餐、便当、宵夜、小吃等。每天有近百人去他的小店用餐,鲜食方面收入占了销售收入的30%。
另一方面,根据季节引进一些爆品,通过爆品吸引人气。如在夏季,将武汉二厂生产的樱花汽水做为促销品,吸引年轻消费者。
作为年轻一代,怎么可能少了网络的加持。除了在店内加装wifi外,他还把店内的商品和环境拍成小视频放在抖音、小红书、B站等自媒体上扩大影响力。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上开通外卖服务;设立会员制度,通过会员的微信群推介商品,形成线上线下合力的经营格局。
虽然很累,但收获也是满满的,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小店的销售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经营好自己小店的同时,他还是社会公益小达人,去年武汉疫情期间小店不能经营,他参加所在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宅在家里的居民送米油蔬菜,社区为空巢老人办公益食堂,他按照市场价的9折供应米油并送货上门。
当有人问他经营小店已经很累了,怎么还想着做公益。他说社会为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也应为社会尽份力呀。
上一篇: 自动售货机失败创业者讲述其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