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 ctq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投圈 > 51返呗以“信用”跨场景支付 缓解每期还款“阵痛”

51返呗以“信用”跨场景支付 缓解每期还款“阵痛”

在消费金融领域,模式创新并不一定“占便宜”,一是业务模式容易被复制,二是风控不好做。不过,51返呗创始人兼CEO 张杰并不这么看。51返呗最大的特色是将消费分期和消费返利融合在一起。消费者往往“分期时爽,还款时痛”。51返呗给商户导流并分享数据,将商户90%的返佣以返利的形式回馈给用户,让用户以“信用”跨场景支付,缓解每期还款的“阵痛”。

说回“不占便宜”的第一点理由,51返呗这种模式的壁垒何在?张杰认为,连接的场景要够丰富,切入的消费行为要够高频,才能玩转“返利”,不然还不如让商家直接优惠。51返呗合作了包括天猫、淘宝、饿了么、滴滴、星巴克、猫眼电影、西十区、携程、易果生鲜在内的72家平台,覆盖吃、喝、玩、乐各高频消费场景,并不需要培养消费者新的需求,只要把各项生活服务搬到自己的平台,吸引用户来51返呗积累返利即可。

讲到这里,是不是有点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鼓励金”?不过,巨头只会在自己的生态圈内合作,不自建场景的51返呗却可以把互为竞争对手的商户都打通。从这个角度看,51返呗的返利更像是横跨不同领域的信用积分,或芝麻信用。张杰表示,在未来,51返呗的返利将不只可以用于信用消费,还能还信用卡账单。

更何况,消费金融的市场足够大。2016年消费信贷规模22.6万亿元,未来几年有望保持20%的年复合增长率。这样的赛道容得下数十家巨头,每家在不同的风险偏好和目标用户中,都可以做深做细。

再来看风控。51返呗于去年8月上线“消费分期+返利”模式,今年5月起新增了现金贷产品,业务开始爆发式增长,目前现金贷的规模已经是消费金融的3倍,验证了用户的强需求。除了要面对政策压力,做好合规,不限场景的风控也是个挑战。51返呗的风控团队来自支付宝,有在阿里应用AI深度学习的经验,先是将用户分成12层,构建相应的画像并定价风险,再以“用户养成模型”筛出高风险人群,引导消费者珍惜信用。此外,用户画像并非一成不变,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实时分析和解构数据,还要快速调整模型。据透露,51返呗现在是2-3天训练一次风控模型,未来希望做到实时优化。

既然在资金和资源上很难“PK”行业巨头或传统金融机构,51返呗下一阶段的战略重心将是发展金融科技,尤其是用技术提高风控能力和效率。

另外,流量也是做成此模式的重要前提。张杰介绍,51返呗的获客方式在逐渐多样化,有来自商户的精准导流,有能吸引到有借款需求客群的渠道,还有自媒体和合作媒体的内容营销、站内分享、新闻门户的信息流等。截至目前,51返呗注册用户近700万人,交易用户超过60万人。

主营业务外,51返呗还会“顺便”向线下健身房、驾校等合作方提供金融服务。以当地oppo总代理商为例,旺季交易量大,短期(一般账期一个月)有资金需求,51返呗在对接分期业务时,手握其销售数据,据此授信放贷,缓解B端的资金压力。

51返呗的资金,60%来自P2P平台(以“e都市钱包”为主),其余以自有资金放款。综合资金成本约在12%,未来计划对接城商行,进一步降低资金端成本。营收中,70%是金融产品的利差和服务费,20%是广告收入,其余是合作方的小部分返利补贴,51返呗现已实现盈利。

据介绍,51返呗于今年1月获得8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汇宇控股集团大股东、金诺房产、阿拉科技等。目前正在进行B轮融资,下一阶段将基于数据体系,加强技术能力,并向非金融领域大平台输出数据能力和更多元的金融服务。

团队约300人,技术人员占六成以上。核心成员有原阿里、网易高管,连续创业者,以及BAT、银行的一线员工,具有丰富的互联网运营和风控经验。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