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伴随年轻人从社会实践、初涉职场到技能提升全过程
大学生实习实践及在线教育平台「刺猬」,已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国金投资、容铭资本及其它股东跟投。
“认识你自己”是个哲学命题,而放到职场上,更早地发现兴趣、强化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刺猬」创立于2015年,有刺猬实习、刺猬体验、刺猬学院三个业务板块,伴随年轻人从社会实践、初涉职场到技能提升的全过程。
“整体上来讲,我们认为实习就是在实践中学习,是一个和世界对话的过程,一方面可以认识和了解世界,一方面是对自我的挖掘和提升。”创始人亚平介绍,刺猬希望在年轻人发现兴趣,一步步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
具体来说,刺猬实习是一个连接大学生和B端企业的平台。截至目前,刺猬实习覆盖了3万家企业,累计提供了40多万个岗位,帮超过10万的大学生找到了实习和工作。
对于B端企业的把关,平台并不追求绝对数据,而是进行严格筛查。既有国内外知名公司,也有成长性的优质创业公司。合作客户有欧莱雅、腾讯、上汽集团、京东、好未来、联想等。
但实习的边界可以更宽吗?刺猬体验,是从实习到实践的延展。目前已覆盖20个国家,合作项目40个,并在不断的甄选和更新中。 比如海龟保护、森林、珊瑚保护,以及我们自己的大熊猫、民歌保护项目等等。体验项目的筛选标准,是适合年轻人参与,并且能够做出积极贡献的实践项目(利他精神)。
在真正步入到实际工作中之后,我们会发现学校学的知识和实际工作所需技能之间的gap。为了弥合这其中的gap,公司推出了在线教育平台刺猬学院。
课程的部分分为两个条线,其一和求职方向强相关,让用户认识到缺乏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自我提升;其二是兴趣类课程,帮助职场年轻人拓宽边界和视野,逐渐向自己的职业兴趣尝试和靠拢。
有一种观点是,找工作是一个短时的需求,如何保证用户黏性是这类平台面临的问题。但其实不难看出,刺猬的学院满足了大学生刚刚进校的“实践体验”,大三大四找实习的需求,再到通过课程类产品补足实际工作中缺乏的技能——强调陪伴感,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需求。
盈利方式上,目前无论是B端还是C端,基础服务是免费的,更多在增值服务上收费:如C端的付费课程、B端的定制化服务。
亚平表示,差异化一方面在于盈利模式的侧重点不同,实习僧侧重于B端,而刺猬的主要的营收来源于C端用户。另一方面,比起工具属性,刺猬更强调陪伴感,成为大学生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好伙伴。
根据公司提供的数据,刺猬全平台用户已有近300万,2017年付费用户10000+,今年预计会增加到10W+,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团队方面,创始人亚平为华为及世界500强公司前人力资源高管,中欧EMBA,丰富的企业综合管理和HR实战经验;技术合伙人Andrew曾任腾讯开发经理,参与过两次创业项目;市场合伙人Vienna曾任飞利浦及高通高管,12年综合管理经验。另外刺猬的特色是还有一半的合伙人是90后,最年轻的是94年,是一支复合型的创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