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 ctq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投圈 > 健身品牌Shape终极愿景:“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专家”

健身品牌Shape终极愿景:“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专家”

健身品牌「Shape」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清流资本领投,真格基金跟投。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的迭代与线下店面的快速扩张。「Shape」成立于今年2月,成立初即获真格基金的天使轮融资,本轮Pre-A融资完成时间在今年5月。
从成立到现在6个月时间,主打小型化、零售化、数据化的「Shape」在北京已开设7家店铺,11个功能房,涵盖了循环课(视频辅助)、功能道具、综合训练、舞蹈、身心、单车6大课程体系。从第四家健身房开始,Shape的单店至少拥有2个以上的功能区。以望京和中关村店为例,除了团操房与私教工作室外,分别设立了单车室和瑜伽馆。
从上个月开始,Shape对全部健身房进行迭代,在屏幕和智能穿戴设备之外加入了一台Shape3D体测仪,这套设备能实现对用户全身数据的采集以及体态的三维建模,目的在于让用户能直观的感受自己每次训练后身体的变化情况。
收费模式上,Shape与超级猩猩模式一样,采用按次付费,用户可预充值一定金额;在推广期间,Shape还推出了多次课程包,以套餐的方式进一步降低用户的进入门槛。
创始人曾翔介绍,Shape最早开设的朝外与三里屯店已经实现了70%的满课率,财务上已打平,按照单店爬坡曲线来看,新开店铺可在3个月内实现打平;在没有做任何品牌营销,依靠口碑传播,Shape的复购率为85%,转介绍率为72%,其中有20名用户在4个月内总约课次数超过160次。
下文将把Shape创始人曾翔对Shape未来的规划,以及他对于健身行业的认知整理成两段文字分享给大家。
Shape的定位与规划
与积重难返的传统健身俱乐部相比,新兴健身工作室在互联网思潮的影响下,以用户需求驱动,快速迭代产品及内容。Shape成立半年,每家店铺长得都相同,曾翔的意思是希望在起步阶段充分测试用户的需求,在找到一个最佳的融合业态后,再去快速复制,未来Shape一定是以体验与服务去驱动。
对于Shape的定位,曾翔给出了“健身潮牌”、“运动社群”以及“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专家”。前两者是Shape现在的形态,后者是Shape的终极愿景与目标,他认为这三者包含了他对健身工作室的所有期待。
对于健康管理,他把发展路劲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数据驱动,为用户提供体测仪、运动可穿戴设备以及将要推出的家用健身设备。
阶段二:场景驱动,通过智能设备掌握了用户在特定运动场景下生成的数据后,反哺课程体系,提供个性化的训练内容。
阶段三:通过算法与产品去帮助用户制定训练方案以及对生活方式的推荐,包含了饮食、代餐、训练计划以及睡眠计划。
“数据和足够多的点位能让用户真正留下来,并让我们持续渗透到他的其他消费场景。”
速度、坪效与品牌
“慢没有意义,你慢说明你没有渠道能力。”
“单操房容错率低且流水有上限,而多功能操房效益成倍提升了,内容丰富了,容错率低了,但各种成本并没有翻倍。”
“规模化扩张和品牌效益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消费者心中有足够的声量,Shape才能具备足够的品牌号召力。”
将这三段话做个总结就是:
健身房本质上是商业地产的一种形式,要实现规模化扩张,必须拥有拿下核心商圈的能力,以及复制这种能力;Shape平均一家店从拿店到开店的周期是35天。长远来看,当内容趋于一致,品牌效应形成后,最终比拼的是对商业地产的综合运营能力。Shape计划在今年年底将店面数量扩张到20家,2019年年底之前开到100家。
业态一定要丰富,单店突破的红利虽仍有盈余,但天花板低,从总体坪效上看,多元业态是一笔能够算得清楚的账。
要重视品牌的影响力,作为无形的杠杆,品牌会是健身工作室无形的财富,每一个品牌在发展中都必须在体验与服务上投入大量精力与资金。
最后,简单介绍Shape创始人曾翔的背景: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为沃顿商学院MBA,前滴滴出行高级总监、前李宁跑步事业部总经理以及电商负责人,任职期间,帮助跑步业务增长150%,电商增长500%。团队其他合伙人来自李宁、三星、豌豆荚以及莱美等企业,在品牌营销,零售以及传统健身业有多年经验。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