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 ctq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投圈 > 全球首创生态天眼平台 「 亿利大数据」瞄准生态修复治理

全球首创生态天眼平台 「 亿利大数据」瞄准生态修复治理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的人工措施辅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等经济功能、2011-2017年,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已提升至2993亿元,2018年市场规模可能在3500亿元左右。
但过去,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行业痛点和痒点。这体现在:1)项目建设及运营全流程:同一单位不同生态项目相互独立,开展单个治理项目没有考虑后期运营工作;2)数据监测及可视化:生态治理成效展示需要科学分析以及可视化展示,目前每次治理成果展示主要依靠机构单次评估,数据间孤立;3)缩短普查耗时:生态治理情况检查耗时长,人力物力消耗大,传统依靠人工实地抽样检测耗时长达1-2年。看中这样的机会,亿利生态大数据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为「亿利大数据」)于2017年成立,定位生态数字化服务商,希望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为生态建设提供政策咨询、物联监管、智能决策支持等大数据服务。
为此,「亿利大数据」全球首创生态天眼平台“亿利生态天眼”,覆盖“山、水、林、田、湖、草、沙、旅游”全生态领域,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实时监测、环境分析、预测预警、决策支持、应急指挥、旅游指导”等多项服务解决方案,实现“有人建、有人盯、有人管、有人修”的“四有”服务闭环,并将单次生态治理普查时间由1-2年缩短为3-6个月。
在具体服务过程中,「亿利大数据」根据网格化部署的传感器送来的土壤、空气、水等环境要素数据,融合卫星遥感数据、无人机数据、资源信息数据库等数据源,应用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建模,数据分析。其中硬件采购铺设、数据采集等工作交由合作伙伴完成,公司主要负责数据合成以及分析工作。「亿利大数据」总经理郑利军谈到,未来公司会考虑收购部分硬件设备供应商形成业务闭环,提高利润率。
这一模式听起来比较简单,但有两大门槛。一是需要同时兼具生态修复的行业专业知识和信息化能力。二是目前相关遥感数据散落在不同部门,需要有低成本获取并整合各类相关数据的能力。「亿利大数据」背靠母公司亿利集团,后者在生态修复领域有30年的治理经验,长期致力于生态修复和清洁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经联合国环境署评估认定,集团30年累计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
「亿利大数据」表示,目前生态信息化赛道上实力较强的公司,一类提供单一信息化服务,另一类不聚焦于提供解决方案。在对比同类竞争对手上,郑利军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本身在生态领域三十年从业的研究经验以及知识积累。在千亿生态环境信息化市场内,未来赛道上竞争者可能来源于两类,一类是科技公司转型进入生态领域,另一类是生态公司转型从事生态信息化。
面对这两类潜在竞争者,郑利军认为:对于科技公司而言,目前存在“懂技术的不懂生态”的人才缺口,“亿利集团扎根生态治理三十年,相关的技术、知识储备深厚,还是比较难被快速超越的”,而对于后者而言,这几年并非拓展生态大数据业务的好时机。
根据团队提供的信息,「亿利大数据」今年已完成全球沙漠大数据平台、天津宁河农村污水处理监控平台、怀来北山矿山修复智慧管理平台等多个生态项目建设,累计收入超过1000万元,已有5461万元项目储备,2020年计划营收5000万元。
据了解,「亿利大数据」解决方案客单价一般在几百万左右,根据监测精度、监测频率以及基站建设及其他服务需求上下浮动,而对于项目运营、数据监测则按年收费。公司目前已实现收支平衡。一般来说,获客是这类业务的难点,当前公司已在母公司的支持下积累了较多项目资源。
目前,生态信息化赛道上头部玩家多专注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龙头「聚光科技」这两年积极推进监测系统完善、仪器的研发,鲸准洞察显示市值已达73.90亿。大气监测龙头「先河环保」受益于细分行业快速成长而发展起来,在2019年推出“大数据+环保管家”创新减排新模式。
环保行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影响较大。近年来,国家重视市场在环境保护中起到的作用,鼓励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研究报告称,预计到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00亿元,五年复合增速约为20%。环境监测市场的快速增长将对推动生态大数据的行业进一步增长,各细分生态领域信息化市场规模合计,生态环境信息化市场预计将在2020年超千亿元。